婴儿耳屎一般无须刻意清理,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若需清洁可采用棉球擦拭外耳道。正确清理步骤主要有观察耳道、软化耳垢、擦拭外耳道、避免工具深入、定期检查。
1、观察耳道
清理前需观察婴儿耳道情况,正常耳屎呈淡黄色片状或油性,若发现耳屎堆积成块、颜色深褐或伴随异味,可能提示耳道感染或耵聍栓塞。此时不可自行处理,应就医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出。
2、软化耳垢
对于外耳道可见的干燥耳垢,可将无菌生理盐水或专用婴儿耳垢软化剂滴入耳道1-2滴,保持头部侧倾5分钟。软化后耳垢会随头部转动自然排出,切忌使用油类或双氧水,可能刺激婴儿娇嫩皮肤。
3、擦拭外耳道
用婴儿专用棉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耳廓及外耳道口可见区域。动作需沿耳廓自然弧度单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导致皮肤破损。棉签仅限清洁耳廓凹陷处,禁止伸入耳道内以免将耳屎推向深处。
4、避免工具深入
婴儿耳道短直且皮肤薄弱,使用挖耳勺、发卡等硬质工具易划伤鼓膜或引发感染。临床常见因不当清理导致的外耳道炎案例,表现为耳部红肿、哭闹拒触,需抗生素治疗。
5、定期检查
哺乳期每2-3个月可由儿科医生进行耳道检查,使用耳镜评估耳屎堆积情况。早产儿或湿疹患儿更易产生油性耳屎,需增加检查频次。游泳后及时擦干耳周,预防外耳道炎。
日常护理中保持婴儿耳部干燥清洁即可,过度清理反而破坏耳道酸性环境。哺乳时适当调整体位避免奶水流入耳道,洗澡后用毛巾角轻吸耳周水分。若发现婴儿频繁抓耳、听力反应迟钝或耳道流液,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除中耳炎可能。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需定期复查,确保耳道通畅不影响听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