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用品管理、提高免疫力及规范使用防护用具。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手部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细菌性结膜炎的关键措施。接触眼周前需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尤其从公共场所返回后。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减少细菌通过手眼接触传播的概率。洗手时应重点清洁指缝和甲缘,持续时间不少于20秒。若条件受限,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临时替代。
2、隔离感染源
避免与结膜炎患者共用毛巾、枕头等贴身物品。患者使用过的眼妆工具需立即丢弃,隐形眼镜护理液不可混用。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应佩戴防水护目镜,防止接触被污染的水体。若家庭成员患病,其衣物需单独清洗并用高温消毒。
3、用品管理
定期更换眼部护理产品,眼药水开封后超过四周不宜继续使用。隐形眼镜佩戴者需严格遵循清洁流程,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眼霜、睫毛膏等化妆品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床单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阳光下暴晒可杀灭残留病菌。
4、增强免疫
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眼部黏膜健康。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多食用胡萝卜、西蓝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面部汗液。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等代谢异常会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5、防护措施
粉尘环境或接触化学物品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需严格执行手消毒流程。出现轻微眼痒时可用人工泪液冲洗,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眼药。儿童集体生活场所需加强物品表面消毒,玩具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预防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需建立长期健康习惯。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游泳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风沙天气外出可佩戴平光镜防护。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切勿与他人混用眼药。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病原体滋生。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概率,特殊职业人群需加强职业防护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