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支原体肺炎通常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原因引起。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症状。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医院、家庭等场所,飞沫可在空气中短时间悬浮,易被周围人群吸入导致感染。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
2、密切接触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或直接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儿童因卫生意识较弱,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更易通过玩具等物品接触传播。勤洗手、避免共用物品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以及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较弱。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4、环境因素
寒冷季节室内活动增加、通风减少,可能促进病原体传播。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等环境刺激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感染概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草烟雾等有害物质可减少发病风险。
5、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当同时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时,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可能加重支原体感染程度。这种情况常见于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预防支原体肺炎需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正确处理使用过的纸巾。日常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如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确诊后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