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一直不治疗可能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齿缺失、颌骨感染及全身性疾病。龋齿俗称蛀牙,是细菌侵蚀牙体硬组织导致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早期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
1、牙髓炎
龋洞深入牙本质深层时,细菌会侵入牙髓腔引发炎症。典型表现为自发性阵发剧痛,冷热刺激加剧,夜间疼痛明显。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常用药物包括樟脑酚、甲醛甲酚等根管消毒剂,严重时需拔除患牙。
2、根尖周炎
牙髓坏死后的感染向根尖扩散,导致根尖周组织化脓性炎症。患牙有浮出感,咬合痛明显,可能伴面部肿胀。急性发作需切开引流,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慢性期需行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
3、牙齿缺失
龋坏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或根折时,牙齿丧失咀嚼功能需拔除。缺牙区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可能引发咬合紊乱。修复方式包括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缺牙时间越长修复难度越大。
4、颌骨感染
重度龋齿可能引起颌骨骨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手术清创配合长期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
5、全身性疾病
龋齿作为慢性感染灶,可能诱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等疾病。孕妇口腔致病菌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儿童乳牙龋坏会阻碍恒牙萌出,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餐后使用牙线清洁邻面,限制高糖饮食摄入。孕妇、儿童、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口腔护理,出现冷热敏感或食物嵌塞等症状时需尽早就诊。龋齿早期治疗仅需简单补牙,拖延至晚期可能需复杂治疗且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