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吐下泻推拿按摩方法

发布于 2025/06/14 13:32

小儿上吐下泻可通过推拿按摩缓解症状,常用手法有清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推上七节骨。推拿按摩适用于非感染性胃肠功能紊乱,若伴随发热、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清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反向为清。清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柔快速推擦,每次持续几分钟。该方法对饮食不当引起的呕吐腹泻有缓解作用,但皮肤破损或炎症时禁用。

2、揉板门

板门穴在大鱼际平面中点,用拇指端按揉可消食化积。操作时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揉动,出现轻微酸胀感为宜。该手法能改善积食引起的上吐下泻,每日可重复多次。注意婴幼儿皮肤娇嫩,操作前需涂抹介质油防止摩擦损伤。

3、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掌心周围,顺时针运推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八卦方位环形推动,力度均匀柔和。该手法适用于呕吐伴随腹胀的情况,但高热患儿不宜使用。每次操作以掌心微热为度,避免过度刺激。

4、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肠蠕动,逆时针摩腹则能止泻。操作时手掌紧贴腹部皮肤做环形摩擦,力度渗透至皮下。该方法能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但肠套叠等急腹症禁用。建议在进食后半小时进行,每次持续几分钟。

5、推上七节骨

从尾骨至第四腰椎直线向上推擦可温阳止泻。操作时用食指中指指腹快速推擦,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即可。该手法对寒性腹泻效果显著,但腹泻伴肛门红肿时不宜使用。推擦前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

推拿按摩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时保持环境温暖,手法轻柔避免皮肤损伤。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可饮用少量淡盐水预防脱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汤、面糊为主,避免油腻生冷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规律进食习惯,腹部避免受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