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引起的便秘通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特征。肠癌便秘的变化特点主要有排便频率骤减、粪便变细带血、里急后重感、腹胀腹痛加重、体重快速下降。
1、排便频率骤减
正常排便频率突然减少至每周少于3次需警惕。肿瘤生长可能阻塞肠腔,导致粪便通过受阻。伴随症状包括排便费力、肛门坠胀感。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可辅助诊断。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
2、粪便变细带血
持续排出铅笔样细条状粪便提示肠道狭窄。肿瘤表面破溃可能导致粪便表面附着暗红色血液或黏液。部分患者会出现粪便颜色发黑。腹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鉴别。临床常用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胶囊、肾上腺色腙片、氨甲环酸片。
3、里急后重感
反复出现排便不尽感是直肠癌典型表现。肿瘤刺激肠壁神经引发频繁便意,但实际排便量少。可能伴有肛门疼痛或灼热感。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是必要手段。缓解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地奥司明片。
4、腹胀腹痛加重
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多因肿瘤导致肠梗阻。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呈持续性隐痛或绞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腹部超声和X线平片可评估梗阻程度。解痉药物有颠茄片、山莨菪碱片、匹维溴铵片。
5、体重快速下降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10%需高度重视。肿瘤消耗体能及进食减少是主要原因。可能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营养支持联合肿瘤治疗是关键。改善食欲药物包括甲地孕酮分散片、醋酸甲羟孕酮片、多潘立酮片。
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食物。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久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等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筛查,肠癌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摄入过量等。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