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分期

发布于 2025/06/14 16:3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阶段,临床分期主要依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六期:Ⅰ期微血管瘤、Ⅱ期硬性渗出合并视网膜出血、Ⅲ期棉絮斑合并视网膜水肿、Ⅳ期新生血管形成、Ⅴ期玻璃体积血、Ⅵ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1、Ⅰ期微血管瘤

眼底出现针尖样红色斑点,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局部膨出形成。此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需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血糖控制稳定可延缓进展,建议每半年复查眼底。

2、Ⅱ期硬性渗出合并出血

黄白色脂质沉积物环绕微血管瘤分布,伴随点片状视网膜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但视力检查多正常。需强化血糖及血脂管理,必要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3、Ⅲ期棉絮斑合并水肿

神经纤维层梗死形成棉絮状白斑,黄斑区出现囊样水肿。患者视力明显下降,视物变形。除基础治疗外,需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4、Ⅳ期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缺血缺氧诱发新生血管,好发于视盘及视网膜周边部。血管壁脆弱易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需紧急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

5、Ⅴ期玻璃体积血

新生血管破裂致玻璃体腔积血,患者突发视力骤降仅存光感。出血超过3个月未吸收需手术治疗,术中同时处理增殖膜及视网膜缺血区。

6、Ⅵ期牵引性脱离

增殖膜收缩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属终末期病变。需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术后视力预后较差。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需联合抗青光眼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合并高血压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饮食遵循低升糖指数原则,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视网膜保护营养素。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以防玻璃体积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每季度监测眼底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