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息肉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牙龈息肉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牙齿排列不齐、不良修复体、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牙龈息肉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的息肉。常见术式包括高频电刀切除术、激光切除术等,需由口腔外科医生操作。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手术能彻底去除病灶,但需注意复发可能。
2、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或较小的牙龈息肉,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可缓解症状但无法根除息肉,多作为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预防复发使用。使用药物期间需监测口腔黏膜反应。
3、口腔清洁
加强口腔卫生能减少刺激因素,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间隙。可使用含氟牙膏增强牙周组织抵抗力,定期进行专业洁牙去除牙结石。良好的口腔环境有助于防止息肉复发。
4、饮食调整
避免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损伤牙龈,增加维生素C和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推荐食用蒸蛋、燕麦粥等软质食物,适量补充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的蔬果。饮食调理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5、定期复查
术后每3-6个月需复查一次,通过口腔检查、X线片等评估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增生需及时干预,有家族史者应增加复查频率。定期监测能早期发现复发迹象,避免病情进展。
牙龈息肉患者日常应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龈。戒烟限酒,减少烟草酒精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若出现息肉增大、出血或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术后恢复期可配合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但避免过度漱口影响创面愈合。长期口腔护理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