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和狐臭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称呼,均指由腋窝大汗腺分泌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特殊异味。
一、病因机制
腋臭主要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有关。青春期后性激素水平上升会刺激大汗腺发育,其分泌的含脂质、蛋白质的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硫化物等异味物质。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汗腺数量或功能异常,约60%患者有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双侧腋窝散发刺鼻气味,类似洋葱或变质油脂味。夏季或运动后气味加重,衣物腋窝部位可见黄色汗渍。部分患者伴有腋窝多汗、油腻性耳垢等症状,但无皮肤结构异常。
三、诊断方法
通过气味特征和体格检查即可临床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汗液细菌培养或气相色谱分析。需与继发性腋臭鉴别,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苯丙酮尿症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体味异常。
四、治疗措施
轻中度患者可采用氯化铝溶液抑制汗腺分泌,配合抗菌皂清洁。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可阻断神经对汗腺的调控。顽固性病例可选择微波治疗、手术切除大汗腺或刮吸术等介入方式。
五、日常管理
建议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剃除腋毛减少细菌定植,运动后及时清洁。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等方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腋臭虽不影响健康但可能造成社交困扰。症状轻微者通过日常护理即可改善,若异味显著影响生活,建议至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评估。注意保持腋窝干燥清洁,避免使用强效止汗剂刺激皮肤,合并局部红斑或疼痛需警惕接触性皮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