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在超声检查中可通过解剖标志区分上下极,主要依据肾门位置、肾动静脉走向及与周围脏器的相对关系。区分方法有观察肾门朝向、追踪肾血管分支、对比肾上腺位置、评估肾盂形态、识别毗邻器官等。
1、肾门朝向
肾门通常朝向内侧偏前方,上极肾门侧可见肾上腺附着。超声下肾门处凹陷为重要标志,上极肾门侧呈钝角,下极肾门侧较锐利。肾窦脂肪回声在肾门处最厚,向上极逐渐变薄。
2、血管追踪
肾动脉主干进入肾门后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供应上极区域较粗大。肾静脉属支中,上极静脉多汇入左肾静脉或下腔静脉上段。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上极血管分支角度更小,走行更陡直。
3、肾上腺定位
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侧,左肾上腺靠近左肾上极前缘。超声中肾上腺呈中等回声的Y形结构,其与肾脏上极的固定位置关系可辅助判断。肾上腺肿瘤常推挤肾脏上极变形。
4、肾盂形态
肾盂漏斗部多指向下极方向,上极肾盏短而直,下极肾盏长且弯曲。积水时上极肾盏扩张呈杯口状,下极肾盏扩张呈管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通常位于下极内侧。
5、毗邻器官
右肾上极邻接肝脏右后叶,左肾上极靠近脾脏下缘。超声可通过肝脏脾脏作为声窗观察上极。下极右侧靠近结肠肝曲,左侧邻近结肠脾曲,肠气干扰更明显。
超声检查时需综合多平面扫描,冠状切面可清晰显示肾门与上下极关系。检查前要求患者空腹并适当充盈膀胱,有助于改善肾脏下极显示。对于肥胖或肠气干扰严重者,可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必要时使用谐波成像技术。发现肾脏形态异常或占位时,应进一步行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