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炎分为急性子宫炎和慢性子宫炎,急性子宫炎主要表现为下腹剧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慢性子宫炎常见症状为下腹隐痛、月经异常及白带增多。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急性起病急骤且症状明显,慢性病程迁延且症状较轻。
1、急性子宫炎症状
急性子宫炎发病急骤,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下腹部持续性剧痛,按压时疼痛加剧,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呈黄色或黄绿色脓性,常有臭味。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疼痛、尿频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子宫体压痛明显,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2、慢性子宫炎症状
慢性子宫炎症状相对轻微但持续时间长,主要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月经周期可能紊乱,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白带量增多且质地粘稠,颜色多为乳白色或淡黄色。部分患者伴有性交疼痛或不孕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肥大,子宫体轻度增大且有压痛,B超检查可能显示子宫内膜增厚。
3、急性与慢性区别
急性子宫炎起病急、症状重,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子宫炎病程超过6周,症状反复发作,可能由急性转化而来或长期慢性感染导致。急性期炎症反应剧烈,全身症状明显;慢性期以局部症状为主,可能伴随盆腔器官粘连。急性期治疗不当可能发展为慢性,慢性期在免疫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4、并发症差异
急性子宫炎可能引发盆腔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慢性子宫炎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增加宫外孕和不孕风险。急性期炎症扩散快,可能累及邻近器官;慢性期主要造成生殖系统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两者均可引起腰骶部酸痛,但急性期多伴随全身中毒症状,慢性期以局部不适为主。
5、诊断与治疗差异
急性子宫炎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需紧急抗感染治疗。慢性子宫炎诊断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侧重消除诱因和改善症状。急性期常用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慢性期可采用中药调理配合物理治疗。急性期治疗周期约7-10天,慢性期可能需要数月疗程,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子宫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和频繁性生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育龄女性应重视慢性子宫炎的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