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烫伤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居家环境等方式实现,主要有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品、正确使用厨房器具、合理设置热水器温度、妥善存放危险物品、加强儿童看护、选择适宜衣物材质、掌握急救处理步骤等7个方法。
1、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品
接触热水、热油或蒸汽时应当使用防烫手套或隔热垫,从微波炉取出食物前确认容器温度,倾倒热水时保持容器平稳。冬季取暖设备需保持安全距离,电热毯使用前检查线路完好性,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导致低温烫伤。
2、正确使用厨房器具
烹饪时锅柄朝内放置防止碰翻,油炸食物时控制油温不超过180度,使用压力锅前检查排气阀通畅性。电磁炉停止工作后余热指示灯未灭时禁止触摸面板,烤箱取出食物时佩戴专用烤盘手套。
3、合理设置热水器温度
家庭储水式热水器建议调至50度以下,即热式热水器安装防烫伤恒温阀。沐浴前先用手肘测试水温,婴幼儿洗澡水温维持在38度左右,混水龙头优先调节冷水流量再缓慢加入热水。
4、妥善存放危险物品
电熨斗使用后垂直放置于专用支架冷却,热水瓶放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锁入抽屉,化学烫伤剂如管道疏通剂需与原包装一起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5、加强儿童看护
餐桌不铺设垂落桌布防止幼儿拉扯,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厨房操作期间使用安全围栏隔离儿童活动区域,教育幼童识别高温危险标识,避免儿童单独接触电热毯、暖宝宝等发热物品。
6、选择适宜衣物材质
冬季贴身衣物优选纯棉等天然透气面料,避免化纤材质遇火快速熔融。厨房操作穿着袖口紧致的衣物,接触明火时不穿戴宽松或带绳饰的服装,使用电热毯时禁止穿着含金属丝的保暖内衣。
7、掌握急救处理步骤
发生烫伤后立即用15-25度流动冷水冲洗15分钟,小心移除未粘连的衣物。一度烫伤可涂抹湿润烧伤膏,二度以上烫伤用无菌敷料覆盖后送医。禁止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水疱保持完整不自行刺破。
预防烫伤需建立全面的安全意识体系,建议定期检查家庭电路与燃气设备安全性,浴室铺设防滑垫减少跌倒风险。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皮肤感觉减退,使用取暖设备时设置自动关闭功能。工作场所接触高温设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实验室处理腐蚀性物质时佩戴防护面罩和耐酸碱手套。日常可参加社区急救培训课程,家庭药箱常备烧伤敷料和生理盐水等应急物资,建立多层防护措施能显著降低烫伤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