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又发热时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6/15 18:53

上吐下泻又发热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病毒性感染、细菌性痢疾、中暑等原因引起。这些情况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体温升高等症状,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应用、止吐止泻药物等方式缓解。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或受凉导致胃肠黏膜炎症。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腹泻呈水样便。治疗需禁食4-6小时后逐步恢复流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等药物。注意观察尿量防止脱水,呕吐剧烈时可肌注甲氧氯普胺。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的食物后2-6小时发病。典型症状为喷射状呕吐伴水样泻,部分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催吐并留取呕吐物送检,轻症者服用活性炭吸附毒素,重症需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3、病毒性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特征为低热伴蛋花汤样便,每日排便可达10余次。治疗以补液和肠道微生态调节为主,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家长需注意患儿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所致痢疾会出现里急后重感,粪便带黏液脓血。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发热超过38.5℃可配合物理降温。患者餐具应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

5、中暑

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钠离子丢失,引发胃肠型中暑。除消化道症状外还伴有皮肤湿冷、脉搏细速等表现。需快速转移至阴凉处,用冰袋冷敷腋下及腹股沟,补充含电解质饮料。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送医。

出现上吐下泻伴发热时应暂停固体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米汤。注意记录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体温变化。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少尿、精神萎靡等表现时须急诊处理。恢复期饮食应从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开始,避免油腻及乳制品。保持手部卫生,处理呕吐物及粪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