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的预防和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该怎么用药

发布于 2023/12/22 13:29 复禾健康

儿童肺炎支原体的预防和诊断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但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侵入人体,主要在细胞内生存。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其中肺炎支原体是使宝宝致病的“祸首“。当病人打喷嚏、咳嗽时,或者近距离接触病人的时候。肺炎支原体就会随飞沫传播,进入被感染的宝宝呼吸道,引起孩子的呼吸道感染。

从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如果家里有支原体感染的人,或者孩子上学,参加集体生活,集体中有支原体感染病人,就可能被传染。一般以3岁左右的孩子居多。预防的方法就是,如果家里有咳嗽的人,要戴口罩,防止传播,并注意洗手,因为很多的飞沫传播疾病,都是通过孩子的手互相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只要及时治疗,很少转变为肺炎。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不同,越小的孩子发烧的越少,可能只出现咳嗽,但是1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感染,可能喘息比较厉害。大一些孩子可能出现高烧,甚至持续多天,如果4岁以上孩子不明原因的高烧,按照常规感染治疗不能收效的,一定要考虑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一般用排除性的方法,因为从儿童的疾病谱来看,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其次是过敏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如果按照前面两种情况治疗孩子的咳嗽等症状缓解不了,要考虑支原体感染,比较有意义的是支原体抗体的滴度检测,如果孩子有相关的症状,查出来支原体抗体进行性升高,可以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该怎么用药

发生细菌性感染,体温比较高,血常规检查中会出现白细胞的升高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如头孢没有过敏,可以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在出现支气管肺炎的时候,分泌物堆积于下呼吸道,经湿化和雾化仍不能排除,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加重,这个时候考虑可以进行气管插管,以利于清除痰液。支气管肺炎发病数日且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温可以达到38-40摄氏度。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怎么办

婴儿支气管肺炎,每个宝宝情况不同,半个月或者更久一些的情况都有,还有些痰和小咳嗽容易反复,所以说婴儿支气管肺炎要注意护理,以防呛奶。5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烧,可以应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新生儿的腋窝和大血管走行处,能够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5度,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退热的药物进行退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在此期间,还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果出现了体温超过了38。

什么是眩晕症

眩晕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需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借助相关检查,如颅脑核磁、颅脑CT、内耳窥镜以及眼底镜等,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遵循和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主要病因有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前庭病变,前庭病变在神经解剖上正好位于一个复杂的地带,这个小区域内有来自大脑皮质、脊髓神经枢、小脑、桥脑、脑干等等。眩晕的患者比较痛苦,会产生天旋地转的头晕,自己不敢活动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睁开,可以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也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朵闷胀感等不适的。

肺炎的症状

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但是我们的身体并未受到这些病菌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肺部会把吸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可见肺部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但是,很多人却被肺炎所困扰,那么肺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症状: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1、寒战、高热: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2、咳嗽、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3、胸痛: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4、呼吸困难:由于肺实变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5、其他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上述介绍了几种肺炎常见的症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于肺炎患者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起病情的恶化,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最主要的是不要吸烟,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肺炎的发生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