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病毒。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致病菌,约占病例的三分之一。该细菌常定植于健康人群的鼻咽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寒战、咳嗽伴铁锈色痰及胸痛。实验室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胸部X线多显示肺叶或肺段实变影。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多数菌株有效,但需注意部分地区已出现耐药菌株。
2、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以渐进性发热、脓性痰和呼吸困难为特征,易合并中耳炎或鼻窦炎。该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目前推荐使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3、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可引起非典型肺炎。其特征为持续性干咳、低热和头痛,肺部体征常不明显,胸部X线多显示间质性改变。血清学检测IgM抗体有助于诊断。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是首选治疗方案,疗程通常需要持续两周以上。
4、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表现为咽痛、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伴随顽固性咳嗽,肺部听诊可能有细湿啰音。疾病进展缓慢,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四环素类和多西环素对该病原体有显著疗效。该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在封闭环境中易造成群体感染。
5、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在冬季发病率显著升高,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是主要病原体。病毒性肺炎起病急骤,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但痰量较少且多为白色黏痰。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重症患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呼吸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