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发生静脉曲张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压迫静脉、遗传因素、体重增加、久坐久站等因素有关。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血管迂曲扩张,可能伴随肿胀、酸痛等症状。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血管壁松弛,静脉瓣膜功能减弱,血液回流受阻。这种生理性变化在分娩后会逐渐缓解。建议孕妇穿着医用弹力袜,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子宫增大压迫静脉
随着胎儿发育,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增加下肢静脉压力。这种情况在孕中晚期更为明显。侧卧位休息可减轻压迫,避免长时间仰卧。
3、遗传因素
有静脉曲张家族史的孕妇发病概率较高,这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有关。此类孕妇应从孕早期开始预防,避免穿高跟鞋,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4、体重增加
孕期体重过快增长会加重下肢静脉负担。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增长控制在推荐范围内,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5、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阻碍静脉回流。孕妇应每1-2小时改变体位,进行踝泵运动,工作时可使用脚踏垫,睡眠时在脚下垫枕头抬高15-20厘米。
孕妇静脉曲张的护理需注意避免高温环境,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食物如蓝莓、樱桃,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若出现皮肤变色、溃疡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血管外科。分娩后多数静脉曲张症状会改善,但严重者可能需要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