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主要诊断依据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肾脏损害表现、肾活检病理特征。
1、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紫癜,可伴有关节肿痛和腹痛。肾脏受累时出现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程度不等。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升高,补体C3和C4水平通常正常。血清IgA水平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高。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肾脏超声检查可评估肾脏大小和结构,但对诊断特异性不高。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造影以排除血管炎。
4、肾活检病理
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显示IgA在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理分级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5、鉴别诊断
需要与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小血管炎等疾病鉴别。根据典型皮肤表现、发病年龄和病理特征可进行区分。儿童患者还需排除感染后肾炎。
确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监测血压和尿常规,遵医嘱规范治疗。急性期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过敏的物质,如某些药物和食物。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