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晒伤可通过冷敷处理、外用药物修复、口服药物缓解等方式治疗。太阳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感、脱皮等症状。
1、冷敷处理
晒伤后立即用凉水浸湿毛巾冷敷患处,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重复多次。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红肿疼痛。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可选择生理盐水或绿茶水湿敷,有助于舒缓皮肤炎症反应。冷敷期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二次暴晒。
2、外用药物修复
皮肤无破损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炉甘石洗剂能缓解瘙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修复,弱效激素药膏可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前清洁双手,薄涂药物后轻轻拍打至吸收。若出现水疱或渗液,应暂停外用药物并就医。
3、口服药物缓解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瘙痒严重者可配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口服药物需注意胃肠道反应,避免与酒精同服。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需咨询医生,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
晒伤后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患处。恢复期间禁止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暂停去角质护理。每日饮用足够水分,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有助于皮肤修复。外出时应提前30分钟涂抹SPF30以上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配合遮阳伞等物理防晒措施。若出现发热、寒战、大面积水疱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前往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