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中暑的4个重症症状要重视

发布于 2025/06/16 12:36

重症中暑的症状主要有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和横纹肌溶解。重症中暑属于急症,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就医处理。

1、热射病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伴有意识模糊、谵妄或昏迷。患者皮肤干热无汗,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多见于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的青壮年,后者常见于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疾病者。

2、热衰竭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极度疲乏、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苍白。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循环系统症状,体温通常在38-40摄氏度之间。热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热射病,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热痉挛

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丢失引起的肌肉疼痛性痉挛,常见于腹部、四肢等大肌群。痉挛发作时肌肉呈强直性收缩,伴有剧烈疼痛,通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热痉挛患者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可缓解症状。

4、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是重症中暑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肌肉剧烈疼痛、肿胀、无力,尿液呈酱油色。这是由于高温导致肌肉细胞坏死,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入血,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和碱化尿液治疗。

预防重症中暑的关键是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出现早期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更应注意防暑降温。一旦出现意识障碍、高热不退等重症表现,必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夏季户外活动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段,穿着宽松透气衣物,适当增加休息频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