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复位,其他方法包括水压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药物辅助治疗、密切观察。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导致的梗阻,需及时干预避免肠坏死。
1、空气灌肠复位
空气灌肠复位是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利用气压将套叠肠管推回原位。该方法成功率较高,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无肠穿孔迹象的患儿。操作前需禁食并排除腹膜炎体征,复位后需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
2、水压灌肠复位
水压灌肠复位采用生理盐水替代气体进行复位,超声引导可避免辐射暴露。水压控制更温和,适合年幼患儿或对空气灌肠失败的病例。复位过程中需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成功后需禁食6-8小时观察。
3、手术复位
手术复位适用于灌肠失败、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似肠坏死的患儿。开腹手术可直视下手法复位肠管,必要时需切除坏死肠段并行肠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需评估患儿全身状况。
4、药物辅助治疗
静脉补液可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能缓解肠道痉挛。抗生素用于预防继发感染,镇痛药物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掩盖病情。药物治疗多作为其他复位方法的辅助手段。
5、密切观察
对于早期症状轻微且自行缓解的患儿,可在医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观察期间需禁食并维持静脉通路,每2-4小时评估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腹膜刺激征需立即干预。
患儿确诊肠套叠后应绝对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复位成功后需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日常需注意预防肠道感染,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若患儿出现反复腹痛、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复发性肠套叠可能。护理期间家长需记录患儿排便情况及进食状态,配合医生完成后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