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贫血、胃穿孔、胃癌等并发症。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严重并发症。
1、胃溃疡
胃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胃壁形成溃疡。胃溃疡患者常出现餐后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治疗需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
2、胃出血
严重胃炎或溃疡可能侵蚀胃壁血管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急性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就医。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点并进行止血治疗。预防出血需控制胃炎进展,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
3、贫血
慢性胃炎影响铁和维生素B12吸收,长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患者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同时积极治疗原发胃炎。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
4、胃穿孔
深度溃疡穿透胃壁全层可导致胃内容物漏入腹腔,引发剧烈腹痛和腹膜炎。这是急症需立即手术修补穿孔。长期胃炎患者如突然出现刀割样上腹痛应警惕穿孔可能,避免延误治疗。
5、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定期胃镜筛查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等综合方案。
胃炎患者应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适当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保持心情愉悦对疾病康复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