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抑制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16 19:07
发布于 2025/06/16 19:07
休克抑制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休克抑制期是休克发展的第二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休克抑制期患者脑灌注不足会导致意识状态改变,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这与脑细胞缺氧及代谢产物堆积有关。需通过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等措施改善脑供氧。
休克抑制期典型表现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超过40mmHg。血压下降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关。此时需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患者心率常超过100次/分,是机体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的表现。随着休克进展可能出现心率失常,甚至心动过缓等终末期表现。需持续心电监护,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皮肤出现苍白、湿冷、花斑样改变,尤其四肢末端明显。这是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需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加重休克。
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提示肾灌注不足,严重时可无尿。需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保护肾功能。
休克抑制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能量消耗。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限制探视减少感染风险,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休克类型选择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进行复苏,同时治疗原发病。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任何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器官损伤。
上一篇 : 牙齿张不开腮帮子疼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快走锻炼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