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午睡超一小时或增加晚年痴呆风险?到底睡多久才合适?

发布于 2025/06/13 19:11

午睡这件小事,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项新研究指出,午睡超过1小时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这让许多习惯午休的朋友突然不知所措。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充电时刻",真的会悄悄影响大脑健康吗?

一、午睡与认知功能的微妙关系

1、研究发现了什么

这项追踪调查显示,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群,在认知测试中表现相对较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导致了更长的午睡需求,而非相反。

2、午睡时长的关键分界线

研究发现,短于30分钟的午睡通常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超过1小时的长时间午睡,确实与某些健康指标的变化存在关联。

3、个体差异不容忽视

每个人的生理需求和作息规律不同。对某些人来说,适度午睡是维持精力的必要方式,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二、科学午睡的3个黄金法则

1、控制时长在20-30分钟

这个时长的午睡能让人进入浅睡眠阶段,获得休息效果又不会产生睡眠惰性。设置闹钟是个好办法,避免不小心醒得晚。

2、选择正确的时间段

理想的午睡时间是下午1-3点之间。太晚午睡可能会干扰夜间睡眠节律,导致入睡困难。

3、创造合适的休息环境

找一个安静、光线较暗的地方,保持舒适但不完全躺平的姿势。使用眼罩和耳塞可以帮助快速进入休息状态。

三、不同人群的午睡建议

1、上班族

利用午休时间小憩15-20分钟,能显著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可以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不需要完全躺下。

2、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白天多次短时间休息比一次长时间午睡更有利于健康。

3、学生群体

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但午睡时间仍建议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4、夜班工作者

对于作息不规律的人群,白天补觉是必要的。可以将主要睡眠时间安排在夜间,白天补充1-2次短时间休息。

四、改善睡眠质量的日常习惯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帮助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打乱作息。

2、控制咖啡因摄入

下午2点后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3、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睡前1小时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4、适度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5、放松身心

睡前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或温和的拉伸运动,帮助身心放松。

关于午睡的研究还在继续,但现有的证据表明,适度、科学的午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益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时长,既获得休息的益处,又避免潜在的风险。与其因为一项研究就彻底改变生活习惯,不如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信号,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整体性的,午睡只是其中的一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