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不妨了解一下
发布于 2025/06/14 10:25
发布于 2025/06/14 10:25
最近体检报告上那个小小的血糖数值,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一下?办公室的小张上周查出空腹血糖6.8mmol/L,整个人都不好了。其实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今天就带你看懂那些藏在血糖值里的健康密码。
1、异常口渴
明明喝了很多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尤其夜间频繁起床喝水。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改变,刺激口渴中枢。
2、排尿异常
尿量明显增多,特别是夜尿次数增加。当血糖超过肾糖阈(约8.9-10mmol/L)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
3、不明原因消瘦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的情况下,体重持续下降。这是因为胰岛素不足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
1、空腹血糖检测
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测量静脉血糖。正常值<6.1mmol/L,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需警惕糖尿病。
2、糖耐量试验
空腹抽血后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再次检测。正常值<7.8mmol/L,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11.1mmol/L要考虑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5.7%,5.7%-6.4%为糖尿病前期,≥6.5%提示糖尿病可能。
1、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每餐搭配足量膳食纤维,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控制精制糖摄入,水果每天不超过200克。
2、科学运动方式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既能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又避免低血糖风险。
3、规律监测习惯
血糖偏高者建议每周测2-3次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数据变化,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1、妊娠期血糖异常
孕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妊娠糖尿病,产后要定期复查。这类人群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较高。
2、家族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遗传因素加上不良生活习惯最易诱发糖尿病。
3、代谢综合征表现
同时存在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时,即使血糖未达糖尿病标准也要积极干预。
血糖问题就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并调整生活方式,完全有可能逆转前期症状。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空腹血糖,有家族史者更要提高警惕。记住,控制血糖不是要过苦行僧生活,而是学会更懂自己的身体需求。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