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布于 2019/03/18 11:38 复禾健康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顾名思义,是因为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由于目前不明确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血小板减少称为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在排除其他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亢等疾病后,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个慢性疾病,很多病人希望,想法虽然好,但不现实,这样的病人一定要正确对待。

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免疫抑制剂,首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这类药物副作用多,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胃肠溃疡,感染增加,肥胖等。治疗前一定要评估治疗的利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患,自身抗体能识别某些内源性血小板的表面分子,从而导致血小板尚未成熟即被网状内皮器官(以脾、肝为主)清除。是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既往称之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起病急促,轻者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头痛,呕吐,严重可引发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