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应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5/06/17 17:14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可通过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手术切口部位感染通常由细菌污染、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足、合并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清创引流

清创引流是处理手术切口感染的基础措施,通过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减少细菌负荷。对于浅表感染可采用局部消毒后开放引流,深部感染需在麻醉下彻底清创。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损伤健康组织。清创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放置引流条。术后定期换药观察肉芽生长情况。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轻中度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口服药物,严重感染需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治疗周期通常7-14天,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3、伤口护理

规范的伤口护理能促进愈合,包括每日消毒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浅表感染可使用碘伏、氯己定等消毒剂,深部感染建议使用银离子敷料。感染控制后可采用湿性愈合疗法,使用水胶体敷料促进上皮爬行。护理过程中需监测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

4、负压封闭引流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大面积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清除渗出液、促进肉芽生长。该系统通过海绵敷料覆盖创面,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引流。治疗期间需定期更换敷料,调整负压值在-125mmHg左右。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警惕出血等并发症。

5、手术修复

严重感染导致组织缺损时需手术修复,包括皮瓣转移、植皮等重建技术。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后,根据缺损部位和大小选择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前需充分评估血供,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合并骨髓炎者可能需要清创联合骨水泥填塞。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裂开。监测体温变化和局部红肿热痛症状,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吸烟者应戒烟以改善微循环。定期门诊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