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干燥可通过保持环境湿度、鼻腔冲洗、使用保湿制剂、避免刺激物等方式改善。鼻子干燥可能与空气干燥、过敏性鼻炎、维生素缺乏、药物副作用、干燥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1、保持环境湿度
室内湿度低于40%时易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过快。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尤其在冬季供暖期间。睡前在卧室放置一盆清水或湿毛巾,可辅助增加局部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直吹环境。
2、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冲洗能清除鼻腔痂皮并湿润黏膜。建议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器,水温控制在35-37℃。冲洗时头部前倾45度,避免呛咳。鼻出血急性期应暂停冲洗,慢性干燥者可每日进行1-2次。
3、使用保湿制剂
医用凡士林或鼻腔专用凝胶可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涂抹时用棉签蘸取少量制剂,沿鼻前庭轻轻旋转涂抹。避免使用含薄荷醇的油膏,可能刺激黏膜。合并鼻出血时可选用含纤维蛋白的修复型鼻用软膏。
4、避免刺激物
香烟烟雾、粉尘、甲醛等物质会加重鼻腔干燥。新装修房间应加强通风,佩戴口罩防护粉尘刺激。擤鼻时动作轻柔,单侧交替进行。减少使用含减充血剂的鼻喷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日常可适量增加饮水,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饮食中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维生素B2的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若伴随鼻出血、结痂恶臭或持续头痛,需排除萎缩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冬季外出时可佩戴纱布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室内放置绿植也有助于调节微环境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