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检查后需卧床制动并加压包扎穿刺点24小时。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主要有检查前准备、药物调整、禁忌症排查、检查后护理、紧急情况处理。
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出血风险及造影剂代谢能力。穿着宽松衣物便于穿刺操作,去除金属饰品避免影响成像质量。签署知情同意书前需充分了解检查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可能性。
2、药物调整
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停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48小时,避免造影剂导致乳酸酸中毒。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华法林需停药3-5天,阿司匹林通常无须停用。过敏体质者可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等抗组胺药物。
3、禁忌症排查
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者禁用含碘造影剂,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妊娠期妇女除非必要应避免检查,对造影剂严重过敏史者需考虑替代方案。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属于绝对禁忌症。
4、检查后护理
穿刺部位需沙袋加压6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避免穿刺点出血。观察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变化,警惕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术后24小时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
5、紧急情况处理
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需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造影剂肾病高危人群术后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水化治疗。突发胸痛或肢体剧痛需排查血管夹层或栓塞,必要时行急诊介入手术。
血管造影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血管修复。定期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出现血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建议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接受其他放射性检查,减少造影剂残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