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时腹部下方三角区疼痛可能与腹直肌拉伤、髂腰肌劳损、腹股沟疝、盆腔炎症或泌尿系统结石有关。疼痛通常由运动姿势不当、肌肉过度使用、局部炎症或器质性疾病引发,可通过调整运动方式、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缓解。
1、腹直肌拉伤
仰卧起坐动作不规范可能导致腹直肌下端肌腱拉伤。表现为脐下区域锐痛,弯腰时加重,触摸患处有压痛。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并冰敷,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若伴随肌肉撕裂需就医排除白线疝。
2、髂腰肌劳损
髂腰肌过度收缩会引起骨盆前侧深层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常见于核心力量不足时强行完成仰卧起坐。热敷和骨盆后倾拉伸可缓解症状,反复发作需排查腰椎间盘突出。
3、腹股沟疝
原有腹股沟疝患者在腹压增高时可能出现包块嵌顿疼痛。疼痛呈牵扯感且持续存在,平卧不消失需警惕肠管嵌顿风险。确诊后需根据疝囊大小选择无张力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
4、盆腔炎症
女性盆腔炎或附件炎患者在运动时可能出现下腹三角区坠痛。疼痛多伴有月经异常或分泌物增多,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期可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
5、泌尿系统结石
输尿管下段结石在体位变动时可诱发绞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典型症状包括血尿和排尿困难,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排石药物治疗,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出现运动后下腹疼痛应暂停锻炼并观察48小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诊。日常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加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运动。女性经期应减少腹部加压动作,有慢性盆腔疾病史者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替代仰卧起坐。饮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