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后24小时内建议冷敷,48小时后可转为热敷。正确处理方式主要有判断损伤阶段、控制肿胀疼痛、促进组织修复、避免二次伤害、观察恢复情况。
1、判断损伤阶段
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此时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亚急性期肿胀开始消退,热敷能加速淤血吸收。需通过触诊皮肤温度、观察肿胀程度判断损伤阶段,错误使用冷热敷可能加重症状。
2、控制肿胀疼痛
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可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日2-3次改善血液循环。严重肿胀时可抬高患肢配合弹性绷带加压,疼痛剧烈需排除骨折可能。
3、促进组织修复
热敷能增加损伤部位血氧供应,加速纤维母细胞增殖。冷敷过度可能延缓愈合进程,建议48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外敷。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仪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但皮肤破损时禁用热疗。
4、避免二次伤害
冷敷时需用纱布包裹冰袋,防止冻伤皮肤。热敷禁忌用于开放性伤口或皮肤感觉障碍者。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青紫瘀斑,提示可能存在韧带撕裂,应立即停止家庭护理就医检查。
5、观察恢复情况
轻度软组织损伤3-5天症状缓解,若疼痛超过1周需影像学检查。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预防粘连。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需延长观察周期,警惕迟发性血肿形成。
损伤初期应制动休息,后期逐步恢复关节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跌打丸、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药物,但皮肤破损时禁用外用药膏。恢复期间建议穿戴护具保护患处,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如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