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在发热期和传染性强阶段不建议外出,症状缓解后经医生评估可适当活动。乙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儿外出可能增加交叉感染风险或导致病情反复。
患儿处于急性发热期时,体温超过38摄氏度并伴随咳嗽、乏力等症状,此时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斗争,外出受凉或劳累可能加重病情。病毒在发病后3-5天内复制活跃,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外出时打喷嚏或接触公共物品容易传染给他人。密闭的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差,更易造成病毒传播。
当体温持续正常24小时以上,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经医生确认恢复情况良好后,可选择人少的户外环境短时间活动。外出时应避开人群密集场所,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及时消毒。活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早春或冬季外出需做好保暖,特别注意头部和颈部防护。
患儿恢复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不少于10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居家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家庭成员建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照顾患儿后需规范洗手。如外出后出现体温回升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停止外出并联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