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损伤可通过再矿化治疗、树脂充填、瓷贴面修复、全冠修复、牙髓治疗等方法修复。牙釉质损伤多由酸性物质侵蚀、牙齿磨耗、外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齿敏感、变色或缺损。
1、再矿化治疗
使用含氟化钠或磷酸钙的再矿化制剂涂抹牙面,促进牙釉质表层矿物质沉积。适用于早期脱矿或轻微缺损,能改善牙齿光泽度并缓解敏感。需配合低酸性饮食及含氟牙膏使用,避免进一步脱矿。
2、树脂充填
采用复合树脂材料填补釉质缺损区域,适用于小范围龋坏或楔状缺损。操作时需酸蚀处理牙面增强粘接力,修复后需避免咬硬物。该方法能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边缘着色或微渗漏。
3、瓷贴面修复
将0.3-0.7毫米厚的陶瓷贴面粘接于牙釉质表面,适用于前牙大面积缺损或变色。需磨除少量釉质以获得空间,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自然透光性。需定期检查粘接状态,避免贴面折裂。
4、全冠修复
对严重缺损的牙齿进行全冠包裹,常用材料包括全瓷冠、金属烤瓷冠等。需磨除部分牙体组织,能完全重建牙齿外形和咬合功能。修复后需注意口腔清洁,防止边缘继发龋。
5、牙髓治疗
当釉质损伤波及牙髓时需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后封闭根管。术后建议冠修复保护患牙,避免牙齿折裂。该方案适用于深龋或外伤导致的牙髓暴露,可保留患牙免于拔除。
日常应减少碳酸饮料及酸性食物摄入,使用软毛牙刷及抗敏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釉质损伤,修复后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或开瓶盖等行为。对于已出现冷热刺激痛者,应及时就诊评估牙髓状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