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查出贫血,主要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贫血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常规检查、铁代谢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三类。血常规还能反映网织红细胞计数,帮助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2、铁代谢检查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需要通过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评估体内铁储备情况。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也有助于诊断。这些检查能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3、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可直接观察骨髓造血功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通过骨髓涂片检查可评估红细胞系增生情况,发现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活检还能判断骨髓纤维化等特殊类型贫血。
4、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
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要检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维生素B12缺乏常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升高。这些检查能区分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大细胞性贫血。胃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恶性贫血的胃黏膜萎缩表现。
5、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查
溶血性贫血需要完善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代谢、结合珠蛋白等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能发现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有助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缺铁性贫血可多食用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溶血性贫血患者应避免感染、剧烈运动和某些药物。所有贫血患者都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严重贫血或病因不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