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好了之后CT的表现
发布于 2025/06/18 15:45
发布于 2025/06/18 15:45
肺结核治愈后CT通常表现为病灶纤维化、钙化或索条影,少数情况下可见残余空洞或活动性病灶。主要影像学特征有病灶密度增高、边界清晰、体积缩小、周围炎症吸收、胸膜增厚粘连等。
治愈后最常见表现为纤维条索状高密度影,多见于肺尖及上叶后段。纤维灶由胶原蛋白沉积形成,CT值超过100HU,边缘锐利呈收缩状。这种改变提示病灶稳定,通常无须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出现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钙盐沉积可形成致密结节影,CT值超过200HU,常见于原发结核的肺门淋巴结。典型表现为分层状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多小于2厘米。钙化灶属于永久性愈合标志,但需与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鉴别。
愈合过程中可遗留线状或网格状阴影,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这些纤维索条是肺组织修复的表现,可能伴随局限性胸膜凹陷。需注意与间质性肺病相鉴别,后者通常伴有磨玻璃样改变。
约15%治愈病例可见薄壁光滑的空洞残留,壁厚小于3毫米,内壁规整无液平。此类空洞多无传染性,但可能继发曲霉菌感染形成曲菌球。建议每年复查CT观察空洞变化情况。
常见肋膈角变钝、胸膜增厚或粘连,部分可见胸膜钙化。广泛胸膜增厚超过1厘米时可能影响肺功能,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胸膜改变通常不可逆,但极少需要手术治疗。
肺结核治愈后应保持每年1次胸部CT随访,持续3-5年。日常生活中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刺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复发,应立即复查CT排除病灶再活动。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被褥定期阳光暴晒消毒。
上一篇 : 一喝热水就肚子痛拉稀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腱鞘炎能自愈吗 不同部位腱鞘炎疗法各异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