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四种方式应对。胃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有助于减轻胃黏膜损伤。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少食多餐可降低胃酸对糜烂面的刺激,进餐时细嚼慢咽能减少胃部负担。戒烟限酒对胃黏膜修复至关重要,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也需控制。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糜烂面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能在创面形成保护膜,枸橼酸铋钾可增强黏膜防御能力。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四联疗法。用药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内镜治疗
对于活动性出血的胃糜烂,内镜下止血是首选方案。氩离子凝固术能精准封闭出血点,钛夹止血适用于可见血管断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需禁食观察出血情况。严重糜烂伴穿孔风险时可能需要内镜下金属夹闭术。
4、手术治疗
反复出血或大面积糜烂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弥漫性糜烂合并穿孔病例,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减少胃酸分泌。术后需长期随访胃功能,注意贫血和营养吸收障碍等并发症。
胃糜烂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气候变化时胃部保暖,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