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黄水疮一般是指脓疱疮,常用治疗方法有外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生素药物、消毒清洁护理、局部湿敷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等。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建议及时就医。
1、外用抗生素软膏
脓疱疮未破溃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药物。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繁殖,促进皮损愈合。用药前需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处,避免继发感染。若出现局部红肿加重需停药就医。
2、口服抗生素药物
皮损面积较大或伴随发热时需口服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这类药物能控制全身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严禁自行调整用药剂量,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3、消毒清洁护理
每日用碘伏溶液消毒患处后覆盖无菌纱布,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挠。衣物毛巾需煮沸消毒,与健康儿童隔离使用。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能减少细菌滋生,护理时需佩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4、局部湿敷治疗
脓疱破溃渗出明显时可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将无菌纱布浸透药液后敷于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湿敷能减轻炎症渗出,促进结痂,操作时注意保持敷料湿润度。
5、紫外线照射治疗
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窄谱UVB照射治疗。紫外线具有杀菌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加速皮损愈合。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照射前后需做好皮肤保湿,避免光照过度导致灼伤。
患儿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促进皮肤修复。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玩具餐具每日消毒。皮损结痂后仍须继续用药3-5天,痊愈前避免去公共场所。若出现眼睑水肿、尿量减少等表现,需警惕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肾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