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6/19 18:17
发布于 2025/06/19 18:17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由胃肠动力障碍、胃幽门功能异常、胆囊疾病、胃部手术史、长期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会导致胆汁滞留胃内。胃排空延迟时,十二指肠内容物易反流入胃,引发黏膜炎症。典型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可通过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改善,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幽门括约肌松弛或结构异常使胆汁逆流增加。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有关,常伴随烧心、口苦症状。建议戒烟限酒,睡眠时抬高床头,医生可能开具胃黏膜保护剂。
胆囊炎或胆结石患者胆汁分泌异常,过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这类患者往往有右上腹痛病史,需通过超声确诊。治疗原发病可缓解反流,严重者需考虑胆囊切除。
胃大部切除或幽门成形术后,解剖结构改变易导致胆汁反流。患者多存在手术切口疼痛史,需长期随访。可选用结合胆盐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行Roux-en-Y吻合术。
非甾体抗炎药、钙拮抗剂等药物可能削弱胃黏膜屏障。常见于关节炎、高血压患者,需评估用药必要性。更换药物类型同时,可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进食,选择低脂低糖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免饱餐后立即活动。定期胃镜检查能监测黏膜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复诊。心理压力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调节。
上一篇 : 过敏性咳嗽会引起胸腔积液吗 过敏性咳嗽如何预防呢
下一篇 : 心脏搭桥手术后胸闷怎么回事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