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和肝功能损伤两大危害。婴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需警惕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1、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婴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超过血脑屏障阈值时,可沉积于基底神经节及脑干核团,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早期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及吸吮反射减弱,进展期出现角弓反张、高热及惊厥,后遗症期可能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等永久性损害。确诊需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紧急治疗需采用换血疗法联合蓝光照射。
2、肝功能损伤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表现为皮肤黄染呈黄绿色、陶土色大便及肝脾肿大。长期未干预可能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出血风险。需通过肝功能检测及腹部超声评估,治疗需使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排泄,严重者需肝移植手术。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喂养量及排尿次数。生理性黄疸建议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接触适量阳光时需注意避免直射眼睛。病理性黄疸患儿需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蓝光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及保护视网膜。若发现黄疸持续超过两周、大便颜色变浅或伴随精神萎靡,须立即就诊儿科或新生儿科进行胆红素检测与病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