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食疗方法主要有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补充优质蛋白等。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合理饮食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胃黏膜修复。
1、少量多餐
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七分饱,可减少胃酸分泌对黏膜的刺激。优先选择米粥、软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部负担。进食时细嚼慢咽,延长食物在口腔的消化时间。
2、易消化食物
推荐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制作的嫩豆腐、鸡蛋羹、去皮鱼肉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南瓜需煮至软烂,谷物类建议选择发酵面食或糊化淀粉如小米粥。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方式。
3、避免刺激性食物
严格戒除酒精、浓茶、咖啡等饮品,减少辣椒、芥末等调味品摄入。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酸性食物可能诱发反酸,生冷食物如冰品会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能加重炎症。
4、增加膳食纤维
选择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香蕉、苹果等,可形成保护性凝胶层。非水溶性纤维如糙米需充分浸泡后烹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克。急性发作期应暂时减少粗纤维摄入,缓解期逐步增加。
5、补充优质蛋白
选用低脂牛奶、鸡胸肉、鳕鱼等提供修复原料,每日蛋白摄入按每公斤体重1-1.2克计算。大豆制品需充分加热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剂,合并贫血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含铁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时间表,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可尝试将生姜、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加入食谱,但需观察个体耐受性。合并明显腹痛、消瘦或黑便时应及时就医,食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长期调理可配合中医推荐的芡实、茯苓等健脾食材,注意记录饮食日记以识别个人敏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