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易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血管通路相关风险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慢性肾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因素引起。
1、免疫功能下降
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堆积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和吞噬能力降低。尿毒症环境还会干扰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使细胞免疫应答减弱。这类患者接种疫苗后抗体生成率也显著低于健康人群。
2、营养不良
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和蛋白质能量消耗增加共同导致负氮平衡。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会影响补体系统活化,必需氨基酸缺乏会阻碍免疫球蛋白合成。同时伴随的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削弱黏膜屏障功能。
3、尿毒症毒素蓄积
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会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中分子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可降低单核细胞杀菌活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还会与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干扰正常免疫信号传导。
4、血管通路相关风险
血液透析需要的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成为病原体入侵门户。导管留置期间生物膜形成会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风险,穿刺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菌血症。透析器复用也可能带来交叉感染隐患。
5、合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染感知延迟。心功能不全患者组织灌注不足会影响抗生素输送,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加剧粒细胞缺乏。这些共病状态会形成感染恶性循环。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性,避免接触传染源。透析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生素剂量。营养支持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摄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发热等感染征兆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