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引起的尿道炎通常需要抗感染治疗与对症处理相结合,主要治疗方法有抗生素治疗、退热镇痛、补液支持、局部护理、预防复发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尿道炎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可有效抑制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支原体感染建议使用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退热镇痛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发热症状,同时减轻排尿疼痛。儿童患者需按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拭。
3、补液支持
发热伴随大量水分丢失,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排尿困难者可尝试碱化尿液,适量饮用苏打水减轻尿道刺激症状。
4、局部护理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女性排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急性期可进行温水坐浴,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缓解不适。
5、预防复发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痊愈后同房需做好清洁防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绝经期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黏膜防御功能。日常应避免憋尿,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
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与排尿症状,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需复查尿常规。愈后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连续3个月,预防慢性化发展。日常注意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多摄入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婴幼儿、孕妇及老年患者出现发热伴尿路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