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神经损伤、肌腱粘连、感染等。腱鞘炎手术通常用于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狭窄性腱鞘炎,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1、局部疼痛
术后早期伤口周围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多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因瘢痕组织增生或慢性炎症导致长期隐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必要时联合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关节僵硬
手术部位肌腱与周围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纤维化,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术后康复锻炼不足或固定时间过长的患者,需通过渐进式手指屈伸训练、热敷等方式恢复关节灵活性,严重者需行关节松解术。
3、神经损伤
术中操作可能误伤指神经分支,表现为术后手指麻木、刺痛感或感觉减退。多数轻微神经损伤可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辅助修复,严重损伤需神经探查手术。
4、肌腱粘连
肌腱与鞘管愈合过程中异常粘连会导致手指活动时弹响或卡顿,多发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结合超声波治疗可预防粘连,已形成粘连者需在麻醉下行肌腱松解术。
5、感染
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或发热。轻度感染可通过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化脓性感染需清创处理。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术后监测。
腱鞘炎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拆线前避免沾水。康复期每日进行手指被动牵拉和握力训练,初期动作轻柔并逐步增加强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术后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夜间可佩戴支具维持关节功能位,避免长时间重复性手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