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畏光等,不同类型脑膜炎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脑膜炎可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寄生虫性脑膜炎等类型。
1、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征,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咽痛等前驱症状。病毒性脑膜炎通常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1-2周内可自行恢复。
2、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症状严重。典型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患者颈部僵硬明显,可能出现克氏征、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细菌性脑膜炎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隐匿,症状逐渐加重。早期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随后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颅神经麻痹、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9个月。
4、真菌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症状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低热、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视力障碍、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真菌性脑膜炎诊断困难,需要依靠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5、寄生虫性脑膜炎
寄生虫性脑膜炎相对少见,症状因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表现包括头痛、发热、癫痫发作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局灶性神经症状。寄生虫性脑膜炎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脑膜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头痛剧烈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轻颅内压。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立即就医。预防脑膜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