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不红不肿就是疼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6/21 07:43
发布于 2025/06/21 07:43
脚后跟不红不肿但疼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脂肪垫萎缩或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支具矫正等方式缓解。
足底筋膜因长期牵拉或过度使用导致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时间站立、肥胖或扁平足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跟骨骨质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引发钝痛,行走时压迫痛感加剧。X线检查可确诊,通常与年龄增长或足部受力不均相关。建议使用定制足弓垫分散压力,疼痛严重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跟腱反复微小损伤导致退行性病变,疼痛多位于跟腱止点处,上下楼梯时症状突出。常见于运动量突增人群,需减少跑跳活动,急性期可冰敷并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跟部脂肪垫变薄使缓冲作用减弱,久站后出现深部压痛,多见于中老年群体。选择软底鞋并避免硬地面行走,可尝试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长期穿高跟鞋或鞋底过硬导致足跟部应力集中,表现为间歇性隐痛。需更换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每日用温水泡脚配合跟骨周围按摩,必要时短期口服洛索洛芬钠片。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避免赤脚行走,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夜间痛醒需排查应力性骨折等病变,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急性期可每日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上一篇 : 男性戒烟100天的相貌变化有暗香
下一篇 : 双唑泰阴凝胶和甲硝唑谁效果好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