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踩到硬东西后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脚后跟疼痛通常由软组织挫伤、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骨折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立即停止行走或站立活动,避免患足继续负重。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建议使用软垫支撑脚后跟,减少受压。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加重毛细血管出血。
2、冷敷处理
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缓解急性期疼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袋,防止冻伤。
3、药物镇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用毛巾牵拉足弓或脚踩网球滚动,每天3组,每组10-15次。
5、就医检查
若出现持续剧痛、无法承重、明显畸形或皮肤淤紫扩散,需及时骨科就诊。X线或MRI可鉴别是否存在跟骨骨折、肌腱断裂等情况。严重跟骨骨刺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
建议选择软底有缓冲的鞋子,避免赤足行走。日常可做踮脚尖锻炼增强足底肌肉力量,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疼痛超过两周未缓解,或伴随晨起僵硬、红肿发热等症状,需排除风湿性疾病可能。恢复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