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为什么打了预防针有时还得病

发布于 2025/06/22 11:43

接种预防针后仍可能得病,主要与疫苗保护率不足、个体免疫应答差异、病原体变异、接种时机不当、抗体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1、疫苗保护率不足

疫苗的保护率通常无法达到百分之百,部分疫苗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流感疫苗因病毒株变异频繁,每年需根据流行毒株更新疫苗成分,匹配度不足时可能导致防护失败。接种者需理解疫苗是降低重症风险而非完全阻断感染。

2、个体免疫应答差异

年龄、基础疾病、遗传因素等均会影响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能不足,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人群等特殊群体接种后免疫应答较弱。这类人群可能需要增加接种剂次或选择特定疫苗类型。

3、病原体变异

部分病原体具有快速变异特性,如新冠病毒、艾滋病毒等。当流行毒株与疫苗靶向毒株抗原差异较大时,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无法有效中和新变异株。疫苗研发存在滞后性,这是当前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普遍挑战。

4、接种时机不当

疫苗产生保护作用需要一定时间,通常需2-4周才能建立充分免疫。若在接种后窗口期暴露于病原体,仍可能感染发病。此外,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接种程序未完成等情况也会影响防护效果。

5、抗体水平下降

疫苗诱导的抗体随时间推移会自然衰减,如破伤风疫苗保护期约10年,百日咳疫苗抗体5年后显著下降。未及时加强免疫会导致保护力不足。部分疫苗需定期补种以维持免疫记忆,如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

建议接种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在高风险环境中佩戴口罩、勤洗手。关注疫苗保护期限,按时补种加强针。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排查,免疫缺陷者需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接种方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免疫系统功能,膳食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