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病变的核及核下性损害主要包括面神经核病变、脑桥病变、膝状神经节病变、面神经管病变及茎乳孔外病变。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核下性损害指面神经核以下至末梢神经的损伤,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炎症、外伤、肿瘤等。
1、面神经核病变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受损时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可伴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常见于脑桥出血或梗死,如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导致脑桥腹外侧综合征。急性期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恢复期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2、脑桥病变
脑桥腹侧病变可累及面神经核及锥体束,出现同侧面瘫合并对侧肢体瘫痪。多见于多发性硬化、脑桥胶质瘤等疾病。诊断需依靠头颅MRI检查,治疗可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修复,肿瘤患者需考虑放疗或伽玛刀治疗。
3、膝状神经节病变
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外,还可能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典型代表是亨特综合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急性期需静脉注射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疼痛明显者可加用普瑞巴林胶囊,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恢复。
4、面神经管病变
面神经管内段损伤最常见于贝尔面瘫,表现为突发单侧完全性面瘫伴患侧闭目不全。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早期可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联合维生素B1片改善代谢,配合超短波治疗。若3个月未恢复需排查听神经瘤等占位病变。
5、茎乳孔外病变
茎乳孔以远的面神经损害仅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常见于腮腺手术外伤、颌面部外伤等。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神经松解术或神经吻合术,术后使用腺苷钴胺片促进髓鞘再生,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
面神经病变患者日常需注意眼部防护,使用人工泪液预防角膜炎。饮食宜选择软质食物避免咀嚼困难,康复期可对着镜子练习抬眉、鼓腮等表情动作。寒冷季节注意面部保暖,避免病毒感染诱发面瘫。若出现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进行肌电图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