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脚后跟筋疼可能与韧带拉伤、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折或软组织挫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1、韧带拉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崴脚时易受牵拉损伤,表现为脚后跟筋疼伴肿胀淤青。轻度拉伤可通过弹性绷带固定制动,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减轻炎症。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有助于减少出血肿胀。
2、跟腱炎
崴脚时足部过度背屈可能引发跟腱劳损,出现脚跟后方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建议穿戴足跟垫减少张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超声治疗有助于促进肌腱修复。
3、足底筋膜炎
足弓结构异常者在崴脚后易诱发足底筋膜炎症,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疼痛期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夜间使用足弓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状态。
4、骨折
严重崴脚可能导致跟骨或距骨撕脱性骨折,出现剧烈刺痛和承重障碍。需通过X线确诊,微小骨折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需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
5、软组织挫伤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肿会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伤后72小时内间断冰敷,后期改用红外线理疗促进吸收。肿胀明显者可外用七叶皂苷钠凝胶改善循环。
崴脚后应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使用助行器分担体重压力。恢复期选择平底鞋并加强踝周肌力训练,如提踵运动和平衡垫练习。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皮肤感觉异常,需及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神经损伤。日常可进行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肿胀期禁用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