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并非仅在发现问题时才需要做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主要用于进一步区分病灶性质或提高图像清晰度,常规扫描发现可疑病灶、代谢不明确区域或特殊器官检查时均可能需延迟显像。
常规PET-CT扫描完成后,若发现病灶代谢活性与周围组织差异不显著,或存在生理性摄取干扰,医生会建议延迟显像。延迟显像通过延长显像剂代谢时间,可帮助鉴别炎症与肿瘤、区分良性增生与恶性病变。例如肝脏、前列腺等器官因生理性摄取较高,延迟显像能更清晰显示病灶边界。部分微小病灶在早期显像中对比度不足,延迟后可能因显像剂持续聚集而凸显。
少数情况下,即使首次扫描未发现明确异常,特定高危人群也可能需延迟显像。如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但常规影像阴性者,延迟显像可提高隐匿性病灶检出率。神经系统疾病评估时,延迟显像有助于观察脑脊液循环动态变化。但延迟显像需综合考虑辐射暴露与医疗成本,临床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权衡必要性。
进行PET-CT检查前应空腹4-6小时,避免高糖饮食影响显像剂分布。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显像剂排泄,24小时内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及儿童。若需延迟显像,患者需保持体位稳定并按医嘱配合二次扫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图像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