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人工授精的危险性主要包括感染、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血或损伤以及心理压力等。
1、感染
人工授精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表现为发热、下腹痛或异常分泌物。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片或甲硝唑栓。操作前严格消毒器械、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
2、多胎妊娠
促排卵药物使用可能增加多胎妊娠概率,双胎及以上妊娠会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等并发症。多胎妊娠孕妇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风险增高。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实施减胎术。妊娠期需加强产检,补充铁剂、钙剂等营养素。
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促排卵药物可能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表现为卵巢肿大、腹水、血液浓缩。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肾功能损害,需住院治疗,使用白蛋白扩容,必要时穿刺引流腹水。预防需个体化制定促排方案,避免过度刺激,监测雌二醇水平及卵泡数量。
4、出血或损伤
宫腔内人工授精可能造成宫颈或子宫内膜轻微损伤,导致少量出血。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子宫穿孔,需立即停止操作并止血。术前评估子宫位置及形态,操作时动作轻柔可减少损伤。术后出现持续腹痛或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
5、心理压力
反复治疗失败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夫妻关系紧张发生率较高。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加入患者互助团体。治疗前充分沟通成功率及风险,制定合理预期,避免过度医疗。
人工授精前后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同房。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E及叶酸,如鱼类、坚果及深绿色蔬菜。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及超声。出现持续腹痛、阴道大量出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建议配偶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减轻心理负担。